若柴胡证仍在者,此虽已下,尚未成逆,则当复与柴胡汤,必蒸蒸而振战,然后发热汗出而解矣。 伤寒不大便六、七日,头痛有热者,与承气汤,其小便清者,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,当须发汗,若头痛者,必□,宜桂枝汤。
程知曰:下之而阳邪内结,则以陷胸攻之;阴邪内结,则以泻心开之;至虚热上烦,则以栀豉涌之。然治痞之法,无出诸泻心汤。
外证未除,谓太阳病未除,而数下之,是下非一次也。夫人之常数,太阳常多血少气,少阳常多气少血,阳明常多血多气,厥阴常多气少血,少阴常多血少气,太阴常多血少气,此天之常数也。
方中有更加人参者,亦补中益气而生津也。若脉和,其人大烦,目重脸,内际黄者,此欲解也。
伤寒见此,而加以心动悸,乃真气内虚,故用炙甘草汤,益阴宁血、和荣卫以为主。 医反下之,动数变迟,膈内拒痛,胃中空虚,客气动膈,短气躁烦,心中懊□,阳气内陷,心下因□,则为结胸,大陷胸汤主之。
下边两解,不必有战汗,是指其脉渐出而言也伤寒,腹满谵语,寸口脉浮而紧,此肝乘脾也,名曰纵,刺期门。惟其大便不利,痞□满痛,始属里病;小便不利,呕逆短气,始属饮病,乃可攻也。